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当代民居都那么难看?

2017-01-29 杨志军 诚明人行道

说句有点过分的话——中国当代民居几乎就没有一个顺点眼的,好像摽着膀子比赛看谁丑似的,一个比一个难看!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水立方”、“鸟巢”之类的公共建筑另当别论,稍微好看点的家庭住宅,不是模仿或简化欧洲传统建筑,就是模仿或简化中国传统建筑,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的中国当代民居几乎看不见!

 

中国人具有超凡的聪明才智,有建造美丽民居的传统,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大都独具特色。北京的四合院、安徽的徽派建筑、福建的土楼、内蒙的蒙古包、陕西的窑洞、河南陕县的地坑窑院、江苏和浙江的水乡民居、西藏和四川西部的碉房、广东开平的碉楼、贵州的石板房、云南傣族的高脚屋、吉林朝鲜族的瓦屋、新疆维吾尔族的“阿以旺”、云南纳西族民居等等无不异彩纷呈。前不久,笔者在保定市唐县花盆村还发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为 “窖棚”的传统民居。因为地处山区,平地很少,人们只好在山坡上见缝插针盖房,房屋高低错落、朝向各异,甚至几家合用一个院子。因为没有地方晾晒、储存粮食及大枣、柿饼等,人们只好在房顶上建造三面砖石封闭,阳面用木棍或荆条围挡,房顶起脊的房屋,逐渐形成了一层住人、二层既是储存食物的“窖”又是晾晒食物的“棚”的“窖棚”房。

河南陕县地坑窑院

 

传统民居虽好,但已经不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了。就拿河北农村常见的“对三间”来说,这种民居是符合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展水平的。“对三间”住一家老小,院子里有猪圈、牛棚。牛犁地播种,长出庄稼后把妨碍庄稼生长的野草拔掉喂牛,庄稼成熟打了粮食,人吃剩下的粮食喂猪,用猪粪给耕地施肥、、、、、、。“对三间”小院简直就是一个万事不求人的自给自足的循环经济典范。春天早晨,桃红柳绿黄牛耕地,完全可以入画。秋天傍晚,绿树掩映炊烟四起,简直就是田园诗。可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耕地有拖拉机,养猪有养猪场。年轻人不喜欢“对三间”,他们要求人畜分离,要求集中供暖、排污,要求客厅、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功能分区。“对三间”要逐渐退出民居历史舞台,当代民居争先粉墨登场。可当代民居一出场,那扮相实在是太难看了,简直就像个自恃受宠、嚣张跋扈、心狠手辣、毫不留情的容嬷嬷!你就是容嬷嬷也就算了,长得丑也不是你的错,大白天出来吓人俺也忍了,可全国到处都是“容嬷嬷”让人怎么受得了?

 

这还不算气人的呐!这“容嬷嬷”近来还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报载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霍巴特有这么一栋房子,已经变成当地人的“眼中钉”了,为什么这所房子这么招人恨啊?因为这所房子是当地一位姓邢的澳籍华人盖的,并且深得中国当代民居真传——有多大地占多大地,有什么材料用什么材料,有什么颜色用什么颜色,怎么省钱怎么盖,反正我就是这么一疙瘩一块。邢先生可着自己那块地胡乱盖了个大个的方盒子,外表涂抹上最便宜的说黑不黑、说灰不灰的蓝颜色,建成了中国城乡结合部经常见到那种工棚样的“蓝盒子”。不愧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产品啊!这个丑陋、霸气的“容嬷嬷”一出场就夺得了澳洲最丑冠军,把当地的房租拉低了15%,还捎带着把没见过世面的土澳们气了个半死。土澳们纷纷提出抗议。估计邢先生义正辞严地告诫土澳:有本事你们也盖啊!有本事你们也盖啊!把你们家都盖满了不就能多出面积多挣钱了吗?反正从我家窗户看到的都是你们家风景,不愿意看我家风景你闭上眼啊?土澳们不说先找个人来说说情或者站在房顶上骂骂糊涂街,也不说抡起大铁锨打上门来,就把邢先生告上法庭了。不是说土澳过去是流放囚犯的地方吗?怎么能既不讲文明传统也不讲野蛮传统,让第三方裁决呢?法院判决邢先生不但要缴纳8000澳币(约41000元人民币)的罚款、要承担诉讼费用,还必须在80天内按规定修整房屋。估计邢先生在法庭上抱拳哀求:“兄弟初到此地,落脚谋生,不懂江湖规矩,请各位大爷海涵,改日一定登门谢罪!”法庭看他有悔改表现才按较低标准判决的。

邢先生盖的“蓝盒子”

 

还真没听说过谁因为难看吃官司的?为什么中国当代民居竟然难看到了吃官司的地步?这是因为中国人太看重自己的领地,近来又太急功近利了。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都是农业国家,农业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土地。作为国家,为了保卫土地就要修长城;作为人家,为了保卫土地就要划清界限。你到农村去看看,两家相邻的土地,外人很可能分不清界限,两家及附近的乡亲一清二楚,耕地时偏半垄都有可能打起来。家庭内部,分家时“亲兄弟明算账”,算得不是金银财宝,普通农民家里也没什么金银财宝,就是有金银财宝,价值相对统一,“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账也好算。不好算的是家里土地的肥瘠、房产的新旧和这些土地、房产之间划分的界限。农业社会很少有钱生钱的投资行为,金银花光了就没了,要是少分了能种庄稼的土地和能住人的房产,祖祖辈辈、子孙万代吃亏就大了!

 

上世纪50.60年代以前及整个封建社会,很多农民盖房要花十年以上时间,富裕人家盖房时间更长。农民结婚生了男孩以后,今天买点砖、明天买点瓦、后天买点木料,对建房的花销精打细算,对房子的结构和样式、院落的布局和道路反复推敲、琢磨,等孩子大了要娶媳妇了,才大兴土木建造房屋。人们一辈子只盖一次房,富裕人家连飞檐、窗棱等局部细节都精雕细刻;穷苦人家从山上搬石头建房,垒墙时每块石头的摆放都尽量符合力学、美学原理。因为有家族长者管理,有传统文化规则,家家房屋都尽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整个村子让人怎么看怎么舒服。

 

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

 

那时的人们看重领地但不急功近利,想得是怎样在自家领地上建设更好的房子自己住。现在的人们看重领地但急功近利,大部分人建设房子是为了更多、更快赚钱!

 

现在不论是在国有住宅建设用地上盖房挣钱的开发商,还是在集体宅基地上盖房出租做房东或等待拆迁的农民,或是在不知道什么地上盖不知道什么房的不知道什么人,几乎所有盖房者都想尽快把暂时属于自己的领地占满,不占满了总怕被别人侵占。每个人都知道,土地是日益减少的稀缺资源,只要能圈起来肯定能挣钱,不让圈地就盖房子圈。过去“十年磨一剑”盖房给自己住的农民的子孙已经不盖房了,胡乱在父辈盖的房子前后左右搭个棚子等着拆迁。现在盖房子的人都不自己住,都在尽量用最便宜的材料和人工、用最少的时间、盖最多的房子圈地挣钱,今天你胡乱堆起一堆房子,明天我胡乱堆起一堆房子。很多买房的人也看中了房子圈起来的那一片土地,今天你买一处住宅,明天我也买一处住宅。盖房人和买房人心照不宣,反正都是用房子圈地坐等升值挣钱,谁管它好看不好看?就跟小狗在自家领地边界撒尿标明领地范围似的,你尿了我也得赶紧尿,谁尿了谁就可以占有日益稀缺的土地,谁尿了谁就有人喂肉骨头。谁还管有没有尿?谁还管该不该尿?谁还管尿迹能存在多久?谁还管尿迹好不好看?你有没有尿“滴答”一大摊,我有没有尿也“滴答”一大摊。长此以往,当代民居一个比一个难看!

 

当代民居越来越难看,政府总要管管吧?政府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管这事!笔者翻遍了住建部各种法律法规,除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风景名胜区有保护原貌等原则性规定之外,《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连建设居民住宅应尽量美观的原则性要求都没有。政府做的只是实在看不过眼又遇到什么事的时候,把沿街的住宅刷刷颜色或索性遮挡起来,不让自己管辖的村庄、城市太丢脸!

容嬷嬷剧照

 

于是,中国到处都是“容嬷嬷”,把“小燕子”和“紫薇”打得抱头鼠窜!

征稿


为弘扬诚明人行道“怀诚实心,做明白人”的宗旨,本公号面向广大读者开展原创作品话题稿件有偿征集活动。


征集内容


⑴当前人们关注的国内外时事话题,可以涉及思想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⑵大众安全话题,如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及污染治理等;⑶工人话题,如收入差距、养老保险、技工蓝领等;⑷农民话题,如城镇化给农民带来的问题、城中村改造、进城打工者生存状况、农村非得建的和城市一样吗等;⑸城市管理话题,如对闯红灯者的心理分析、脏乱差是中国人的习惯吗?城市该怎么规划等等;⑹保定话题,如关于保定的记忆,可以从名人、城市、名吃、故事等多个角度表现;⑺知识分子话题等等……


投稿要求


▲必须是原创作品;

▲每稿不少于千字,不超过3000字(如稿件优秀可放宽条件),最好能配上照片,符合微信所要求的图片格式;同时附上个人简介;

▲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征稿活动结束后,还将选取最优稿件给予奖励,奖金1000-3000元。


投稿邮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